一、概述
瘢痕是创伤愈合之后留下的痕迹,也是组织修复愈合的最终结果。在某些个体,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因此导致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增生性瘢痕。增生性瘢痕外表突出皮面,形状不规则,高低不平,潮红充血,质地比较充实坚硬。有灼痛和瘙痒感,在环境温度增高,情绪激动,或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时症状会加重。增生往往延续几个月或几年后才逐渐发生消退的变化,表现为突起的高度降低,颜色变暗,充血现象消退,变软。有些最后可以变平消失,痛痒症状也大大减轻或消失。增生性瘢痕,经常发生在损伤深度达到真皮的创伤,偶尔也会出现在较深的创伤和手术切口。 二、病因 1.局部因素 包括部位、皮肤张力、异物、炎症、皮肤类型等。异物,比如落到创口里的灰尘、滑石粉、棉花纤维、线结和一些化学物质等。此外,还有细胞破坏后所分离出的角质素。炎症,比如创面愈合前因为长期裸露造成感染,肉芽组织过度增长,深2度烧伤创面愈合后,瘢痕内包裹的残存毛囊或者腺体组织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感染等。皮肤张力,如与皮肤天然纹理、皱褶一致,或在关节部位的瘢痕,不断地受到牵引拉力,甚至破损溃烂,以后反复破溃愈合。这些局部因素的刺激,都可能导致瘢痕的增生。 2.全身因素 包括年龄、内分泌、种族与遗传。比如青壮年、妇女,特别是孕妇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比较容易发生增生瘢痕,在老年人中很少见,这可能与雌激素和垂体内泌素分泌旺盛有关。此外,种族、遗传、身体素质等因素也与瘢痕增生有关但确切机制,还要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。 三、临床表现 1.高度增生性瘢痕 淡红色,暗红色,货褐色,质地比较硬。有强烈的瘙痒感,有压痛。瘢痕边缘和正常皮肤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,边缘呈现圆滑的苔形。无浸润性生长。 2.轻中度增生性瘢痕 淡红色,暗红色,瘙痒感和疼痛感不是特别明显,周围没有炎性浸润。 四、检查 1.组织病理检查 表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成分,比如胶原、纤连蛋白的合成增加。 2.羟脯氨酸测定 羟脯氨酸为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,羟脯氨酸在血浆中以游离、肽结合和蛋白结合3种形式存在,游离和肽结合的羟脯氨酸是胶原的代谢产物,经尿排出的羟脯氨酸5%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,而血清和尿中羟脯氨酸含量与瘢痕面积有关。 五、治疗方式 增生性瘢痕从发生时候开始,就在不停的发生变化。在刚开始的时候,瘢痕的纤维增生很快、很多,纤维增生太多以后常会把瘢痕内部的血管压闭,使它逐渐缺血。 目前国内外治疗瘢痕多采用局部药物封闭,皮肤移植,手术切除植皮,晶体磨疤术,气囊扩张术,抗体注射,放射治疗,压迫疗法,激素疗法,硅酮类等治疗方法。在临床上都不是很成熟,疗效有待观察。而且有的需要的时间长,痛苦大,容易反复,出现不良后果等,许多都不能够让人满意。 1.局部皮下注射 针对瘢痕增生,直接把药物针剂注射到瘢痕内部进行治疗,而这种药物的成分以类固醇为主,能抗发炎,并抑制瘢痕生长,这是目前对于瘢痕增生最简单的治疗方式。 2.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瘢痕增生比较适合面积较大的瘢痕,治疗难度相对较大,临床效果一般比较好,常见的方法有:瘢痕切除加植皮法,皮瓣法,单纯切除缝合法、皮肤扩张器扩张后切除法和游离植皮法。 3.压迫治疗法 压迫治疗应该尽早使用,最好是在创面愈合之后就立刻开始压迫治疗,瘢痕形成6个月后再使用,一般效果比较差。压力的大小应该根据部位和患者的感觉来进行调整,一般不低于1.3kpa。使用要持久,尽可能不间断。 4. 激光疗法 应用于瘢痕治疗的激光主要有CO2激光和染料激光。CO2激光利用其光热反应对瘢痕组织进行烧灼治疗,使瘢痕组织气体化、碳化。染料激光束可以使组织直径小于0.5毫米的血管堵塞,产生局灶性坏死,从而缓解增生性瘢痕。 5.放射治疗 应用浅层放射线照射,可延缓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,对早期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过,同时适合增生性瘢痕切除后复发的预防。